MPA中心
首页 · MPA中心 · 信息公告 · 正文

信息公告

喜报 我院学子在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得多项荣誉

日期:2025-04-25   点击数:  

4月20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建构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联盟联合主办,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上海举行。本届大赛共有268所院校的3115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师生1.53万人,2616篇案例通过文本检查,进入初赛评选。参赛院校与参赛队伍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通过两轮评审我院荣获案例三等奖1项、案例优秀奖3项,调研报告二等奖1项、调研报告三等奖2项。

由彭川宇、徐换歌老师指导,胡亚萍、李洪、方洁、魏馨育和泽旺次姆同学组成的“沼气”蓬勃队,完成了案例《从“能源洼地”到“共富高地”:沼气撬动价值共创的乡村低碳转型样本——海龙村的实践探索》。本案例系统分析了海龙村从“土法沼气”到“小型沼气”、再到“现代沼气”的低碳转型撬动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海龙村将沼气转变为经济、文化和治理的多维工具,并实施党建、产业和资源的三重共富策略。在乡贤书记的领导下,通过联村党委和“沼-农-旅”生态产业的融合,集中人才、政策和业态资源,实现了农业增收和文旅创富。基于上述实践,案例整合了制度分析与发 展框架(IAD)和价值共创理论,将“行动舞台”作为分析焦点,构建了多元主体(村书记、村民与异质性行动者(企业、科研院所等))在不同行动情境下如何实现“低碳共富”价值共创的分析框架。通过回答在资源约束与制度变迁的双重挑战下,乡村如何通过制度适配性设计与主体协同,将低碳能源从“成本负担”转化为“共富杠杆”,为中国乡村振兴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西部”方案。该案例同时获得全国案例三等奖和调研报告三等奖。

         

由温雪梅老师指导,潘丽思、黄敏、冯玲和杨雯博同学组成的从“蓉”应队完成的优秀作品《东西协作何以共绘富裕图?——四川卫子镇“小手工”促“大振兴”之路》,以协同治理理论和传统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共同富裕导向下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整合型分析框架,从公共治理结构和经济地理格局出发,探究国家、市场和乡土社会的互动,分析来料加工车间在不同时期的存续逻辑,阐述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理论机理。该案例同时获得全国案例优秀奖和调研报告二等奖。

      

在我校此次提交的案例大赛作品中,共有4篇进入全国前20%的位次。上述团队外,还有“民族团结都说队”获得案例大赛优秀奖和调研报告三等奖,“你说得都对”获全国三等奖。

案例获奖名单

序号

奖项

队伍名称

团队成员

指导教师

1

三等奖

“沼气”蓬勃队

胡亚萍、李洪、方洁、魏馨育、泽旺次姆

彭川宇、徐换歌

2

优秀奖

从“蓉”应队

潘丽思、黄敏、冯玲、杨雯博

温雪梅

3

优秀奖

民族团结都说队

柯玥、陈瑶、焦光琴、马映雪、王琴

林晶晶

4

优秀奖

你说得都对

张嘉琪、鞠松男、张钦卿、王一凯

王斌

调研报告获奖名单

序号

奖项

队伍名称

团队成员

指导教师

1

二等奖

从“蓉”应队

潘丽思、黄敏、冯玲、杨雯博

温雪梅

2

三等奖

“沼气”蓬勃队

胡亚萍、李洪、方洁、魏馨育、泽旺次姆

彭川宇、徐换歌

3

三等奖

民族团结都说队

柯玥、陈瑶、焦光琴、马映雪、王琴

林晶晶

4

优秀奖

你说得都对

张嘉琪、鞠松男、张钦卿、王一凯

王斌

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属于“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也是公共管理学科类唯一上榜的权威性赛事。

大赛旨在引导相关学科研究生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案例采编及分析辩论等比赛过程,提高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大赛,在MPA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方法,使MPA教育与公共管理实践、与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