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地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文文献 · 正文

中文文献

论川渝区区域经济与交通发展一位化互动

日期:2014-05-04   点击数:  

论川渝区区域经济与交通发展一位化互动

关兵1兰征2/1.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重要表现形武、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

体化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四川省和重庆市(以下简称川渝)组成的川渝地区区域经济与交通一体化的特点及互动关系。

[关键词] 川渝。区域经济,互动,交通

川渝地区处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结合

处,又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地,两地的经济发展必将在全国的区

域战略布局和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交通运输对区

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霞要的基础作用。因此,研究川渝区域交通

—体化发展模式对提高区域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

重要意义。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体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区

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建立共同的协调

机构,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政策,消除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

逐步实现区域内共同的协调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促进经

济贸易发展。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世界范围内的经

济一体化;不同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一个国家内某些地区的

经济一体化。

1.2川渝区域经济—体化的特点

由四川省和重庆市(以下简称川渝燧减的川渝地区,是西部地

区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城市最发达。并且拥有两个特

大型中心城市的地区,其中,重庆还是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

市。四川和重庆人口占全国9.3%,占西部12省区市的32.23%;

面积占全国5.91%,川渝经济区面积仅占全国1.7%,但聚集了

全国4.7%的GDP和近8%的人口,具备支撵经济发展和人口集

聚的基础条件。

由于,川渝两地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两

地经济增长方式及市场条件、生产因素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在

很大程度上,地处西部地区的川渝经济合作在当时更多属于互补型

合作,而并非一体化概念上的经济区。形成互补优势,并通过

构架经济区来形成集聚优势,成为川渝两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的关键。

2区域交通一体化

2.1区域交通—体化概念

区域交通系统是国家交通运输系统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具备一般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外,还具有开放性、复杂

性、深入性和连通性等特点。

“区域交通一体化”理解为:若干周家(或地区)为

了适应其经济地理要求,打破国界(或行政区划)进行国家

(或地区)问紧密联系和合作。并逐渐建立国际(或跨地区)

组织机构及其运转机制,在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上实现

区域交通有效衔接,并联合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实现政策

一体化,把区域内所有的交通资源(交通工具、设施、信息)进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政府应保证农民的主体

地位,允许农民工自主转让七地经营权,通过实行租赁、拍

卖、企业托管等形式,有效实现土地增值,使外在打工的农

民摆脱土地经营的后顾之忧,使转出土地的农民工最终享有与

所在城镇人口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7、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是我国卫生丁作的重点,也是卫生T作相对薄弱的环

节。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人口医疗卫生和健康保

障水平.就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在现有的

管理运行机制、筹资机制、结算报销办法、监管制度、医疗

救助制度等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稳定的筹资机制。进一步规范、完

善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补偿方案,逐

步扩大农民的受益面,不断提高农民的受益水平;加强农村医

疗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

规范、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有效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及

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切实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

8、建立并切实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多

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切实采取措施,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

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同。要实行动态管

理,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要与扶贫

开发、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生活性补助措施

相衔接,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扶养、社会互助、个人自

立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自救,脱贫

致富。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

范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实行民主评议、社会公示、动态

管理,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加强保障资金

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要统筹考虑农村各项社会救助

制度,合理安排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II钱亚仙.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阴.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2006(6)

【2】李筑宁靖宁.浅谈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叨.法制与社会娜f29)

【3】李长健,袁蓉婧,张兵.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

律制度一以农民权益保护为视角IJ】.安徽农业科学,2009(4)

【4】王四炯雳}成龙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

淝008(2)

【5】罗凤娩论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角色硼.企业家天

地,200r7(2)

作者简介:

易东:(1968一),男,湖南涟源人,副教授,湖南对

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总支书记,研究方向:社会经

济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硒《社

会保障体系与建设和谐社会研究》(编号0801008B)阶段性成

果。

科学时代·20lo年第11期6

万方数据

地方政府亮争与产业政策趋同

李琼红/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摘要]市场经济各区域经济体中的政府,围绕吸引具有流动性的要素展开竞争,.以增强各区域经济体自己的竞争优势。

产业政策是政府对产业及其结构发展与调整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其实质是弥补市场失灵。产业政策趋同是各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

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其竞争的现实性而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效率重复建设。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产业政策

长期关注着中国各省经济发展、对竞争优热势进行比较研

究的澳大利亚学者汉斯.翰德瑞斯克认为:中国主要的经济、

社会、政治发展是源于各省而不是中央⋯⋯经济发展的动力已

经从中内转换到省不管是沿海还是内地,现在的中国正朝着一种

状态前进,在这样的状态下,各省越来越不得不相互展开竞争。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政府都陆续出台了自己的产业政策,确

定了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对各地产业政策的一个粗略的

审视就呵以发现各地产业政策高度雷同,大多数集中于钢铁、

汽车、石化、电子等资本密集度较高、国家产业政策扶植的

重点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业政策趋同现象。产业结构的高度

相似以及支柱产业作为产业政策选择的重点的集中,正是地方

政府产业政策趋同的结果。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立和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央地方分权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竞

争的日益激烈必然导致产业政策趋同。本文将在第一部分分析

府际竞争的积极及消极影响;第二部分分析产业政策趋同的特

点及其实质;第三部分则指出府际竞争加剧的产业政策趋同取

向;第四部分将着重强调,由规范化的府际竞争所带来的产业

政策趋同并非坏事;最后是简要的结论。

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间为了实现“政绩最大化”而

展开了“为增长的竞争”。这种竞争促使地方对基础设施大幅

度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加快金融深化进程等等。地方为增

长而展开的竞争让中国经济在制造业和贸易战略上迅速迎合和融

入了国际分工网络。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和令人惊讶的开放

度,就是地方为增长而竞争的结果。不能否认地方政府竞争对

改革的推动作用,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指出,但改革进

展到今天,以后改革应该怎么走,需要特别注意地方政府竞争

的两面性。

一,府际竞争的积极及消极影响

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

2.2川渝区域交通的特点

四川省交通特点:经过建国后6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初

步形成了一个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的现

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成了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是四川沟

通省内外运输的大动脉.5条铁路干线,8条铁路支线。4条

地方铁路;全省公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

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四川的航

空事业发展很快,拥有十几个支线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

成为巾国四大航李港之一,是中国巾西部地区最繁忙的民用枢

纽机场,中国西南地区的航空枢纽和重要客货集散地。四川是

全国水运发达的省份之一,长江干流的金沙江段、长江段横贯

全省,并与岷江、沱江、赤水河等支流交汇,在境内形成了

一个天然的水路运输网络。

重庆市交通特点:重庆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

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

很快。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

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加

快重庆的交通运输。根据最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

年调整)》,重庆将成为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有五条国道

经过重庆,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

路网。与公路建设发展同步的重庆桥梁建设也发展迅速,号称

“中圜桥都”。三峡大坝竣丁后,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

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重

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主城区内公共

交通形势丰富多样。包含公交汽车、轻轨、地铁、过江索道、

缆车、扶梯(亚洲最大)、升降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其中

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轨道交通和公交汽车。.

3川渝区域经济与交通发展一体化互动

区域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社

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特色和

以区内外密切的经济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它是随社

会生产发展而形成的劳动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发展

和区域交通发展有密切的互动关系。

归纳起来,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作

为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区域交通运输,其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强区

域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②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改善和功能的

提高,可以带来运费降低、区域可达性提高等直接效果,并

引起区域产品成本下降、产品市场扩大、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增

强等一系列良性的间接效身屯③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有效提高

区域经济系统的区位优势,增加对投资的吸引力,带动本地区

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形成新的优势产业,促使区域经济系统向

更高阶段演化。

经济发展对区域交通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蕊①提供

有效的运输需求,这是运输与物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获得

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收益;②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条件,

交通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其发展

主要是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经济政策扶持实现的,区域经济发

展主要是通过税收等形式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而增加政府对

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制定扶持与资助政策。

区域交通既是区域实现专业化协作的手段,也是区域内部

和区域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重要纽带,区域交通运输的发达程

度和分布,

川渝地区处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结合

处,又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地,两地的经济发展必将在全国的区

域战略布局和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我国西部

交通一体化建设提供调浆。而川渝两地的区域交通一体化建立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中心的吸引范围并影响区域的界限.区

域交通运输突出了区域经济的特色,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充

分发挥地区优势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保证和实现区域主导

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影响作用,同时还促进区际间的经济

互补,带动边远和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7 科学时代·2010年第11期

万方数据

论川渝区域经济与交通发展一体化互动

作者: 关兵, 兰征

作者单位: 关兵(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兰征(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刊名:

科学时代(上半月)

英文刊名: KEXUE SHIDAI

年,卷(期): 2010(6)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王子璇.唐杰对成渝经济区现状分析及一体化的建议[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1)

2. 陈国富.王伯承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1(1)

3. 麻清源.马金辉.张超.陈正华.MA Qing-yuan.MA Jin-hui.ZHANG Chao.CHEN Zheng-hua 基于交通网络空间权重

的区域经济空间相关分析——以甘肃省为例[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5)

4. 宋超 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行时[期刊论文]-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11)

5. 查伟雄.熊桂林.刘会林.李剑.ZHA Wei-xiong.XIONG Gui-lin.LIU Hui-lin.LI Jian "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

系统的效率评价[期刊论文]-系统工程2007,25(5)

6. 顾为东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内河经济带与江苏城市发展[会议论文]-2008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xsd201006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