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走廊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程上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本文通过对交通走廊的定义与发展机制的研究,探索交通走廊对成都经济区区域
经济合作发展的影响,并继而总结出成都经济区通过交通走廊的带动从产业集聚到产业
辐射,并最终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交通走廊、产业集聚、产业辐射
1.交通走廊定义与发展机制研究
1.1 交通走廊定义
交通走廊是由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或若干不同交通干线和综合交通枢纽共同组成,连
接中心城市并在沿线经济部门技术联系和生产协作基础上承担所有空间相互作用的大
流量、高效率的综合运输通道,并形成一种带状地域经济空间综合体,是产业和城市高
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地带。高度便利的综合交通走廊是城市群或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前提
条件之一,体现了经济开发沿阻力最小方向延伸的基本规律。世界各大都市区基本上都
是沿交通走廊扩展,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走廊、加拿大的温萨—魁北克走廊、英国
的利物浦—曼彻斯特—利兹走廊、日本的大阪—东京走廊等。目前我国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唐、长株潭等三大城市群也具有发达便利的综合交通走廊。
1.2 交通走廊发展机制
点轴理论是交通走廊的主要作用机制,即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积聚,并与线
状的基础设施形成的轴联系在一起。点即指各级中心城市或产业集群,轴即指大型交通
线路。区域发展的关键是确定一条或者几条具有发展潜力的轴,对轴线上的若干点进行的
重点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增强,发展重点将逐渐向级别低的轴线和点转变。这样
就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发展中心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发展有序
的空间结构。点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结构,要使区域最佳发展,必然要求以点轴系
统模式对社会经济客体进行组织。
2.绵成乐交通走廊区域地位分析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四川省经济开始强势增长,并广泛开展区域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绵成乐交通走廊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最重要
的通道,各层面规划都对其提出了发展要求。
在四川省层面,绵成乐交通走廊上的城市经济实力位于前列。成都、绵阳、德阳位
居前三。在成都经济区层面,沿交通走廊的城市经济实力比较强,如成都、绵阳、德阳、
乐山等,而远离交通走廊的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如雅安、遂宁、资阳等。沿交通走廊的
城市经济增速较快,如绵阳、德阳、乐山等,而远离交通走廊的城市经济增速较慢,如
雅安、遂宁等。
3.基于交通走廊的成都经济区产业集聚研究
3.1 成都经济区发展现状
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5 市全境,以及资阳市雁江区、乐
至县、简阳市,遂宁市船山区、大英县、射洪县,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
峨眉山市、夹江县共11 个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极一轴一区块”区域总体发展战
略要求,成都经济区范围内“1+7”城市间区域合作正加快推进,成资、成眉合作取得
阶段性进展,已经搭建成都与绵阳、德阳、乐山、遂宁、雅安等城市间政府层面的区域
合作平台,正在形成区域产业、城镇、基础设施、环境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成都经济区内绵成乐交通走廊上成都综合实力最强,是
发展中心;绵阳经济实力较强,是发展次中心;其他城市与成、绵两市还有一定差距,
区域经济流向以成都为主,还没有形成中心—次中心—地方节点的等级结构,因此处于
从集聚期到成熟期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快区域合作,形成新的增长极,成为下一阶段的
发展难点,也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3.2 基于交通走廊的成都经济区产业集聚分析
根据上述交通走廊的生长机制理论,新的增长极也位于交通走廊上,且在原中心之
间的中点附近。以均位于交通走廊上的成、德、绵、眉、乐5 市来分析,成都距离绵阳
和乐山约为100 公里,距离德阳和眉山约为50 公里;从区域辐射力角度分析,绵阳、
乐山、德阳、眉山均处于以成都为中心的一级辐射圈内,德阳、眉山均位于以成都、绵
阳、乐山为中心的二级辐射圈交点处,是发展重心所在;因此未来将形成以成都为中心,
绵阳、乐山为次中心,德阳、眉山为区域增长极的格局,也就是区域合作成熟期。
3.3 产业发展措施分析
1. 进一步提升乐山、绵阳的次中心地位
成都的经济发展较为多元化,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颇具内生活力,产业结构也更加
多元化;绵阳、乐山作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以三线建设的大型企业为基础,以重工
业、资源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专业化和外向型特征明显,有独立发展的态势,
和成都的经济联系较弱,且有竞争倾向。近年来成都成长较为明显的装备制造、电子信
息、新材料等与绵阳、乐山有重叠。乐山、绵阳为了提升中心地位,必须加强和成都合
作,三市产业联动,对优势产业进行整合,由产业竞争关系走向上下游关系;并更多地
接受成都的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辐射,同时加强对成都的经济回流作用。
2. 强化德阳、眉山的增长极作用
从目前看,德阳以重型装备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潜力低;眉山以农业
和轻工业为主体,没有有效利用成都、乐山两地的经济辐射,造成产业定位不明确、优
势产业不突出、产业发展不集中等问题;成、绵、乐三市的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从未
来看,德阳、眉山都必将是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的发动机,产业合作的中心。德、眉两
市应做好自身产业定位,德阳应充分吸纳绵阳的科技优势和成都的服务业优势,眉山应
做好成都、乐山的产业承接和协同发展,尽快形成成德绵、成眉乐经济发展共同体。
3. 利用交界地区建设区域合作新高地
广汉、青白江位于成都、德阳的交界处,新津、彭山位于成都、眉山的交界处,两
地都位于绵成乐交通走廊上,并同时受到成德和成眉的辐射,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
地位。目前来看,两个交界处都成为了区域合作的断裂点。广汉在交界地区布置了大量
工业,用地较为紧张,急需加强和成都合作;彭山工业实力较弱,需要新津的进一步带
动。区域合作应优先考虑交界地区,采取两市共建共营的策略集中打造,形成产业集群,
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采取类似策略的还有眉乐交界的青神、德绵交界的罗江等。
总的来说,绵成乐交通走廊将以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为节点城市,通过
区域合作形成一条重要的产业经济带,这也是成都经济区的主要经济轴线。
4.结语
对于成都经济区来讲,区域一体化是未来的必然。然而,以成都为单中心,片面追
求放射式发展并不可取,给成都带来过大压力。一体化的关键是要依托交通走廊对区域
经济的推动力,整合现有产业资源,走区域协作道路,并通过树干-树枝-树叶的发展
机制来完成整棵“大树”的构建,这也是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1):1-6.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 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
[J].地理学报,2001(2):127-135.
李宏志, 王圣学. 基于点轴理论的西安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 现化城市研
究,2006(10):16-21.
陈攀,陈浩.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选择——基于点轴理论的研究. 武汉工
程大学学报第31 卷第4 期.
作者简介:程上,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交通走廊影响下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作者: 程上
作者单位: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 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 2011(3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jsllyj201132112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