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地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新闻

研究中心举办“中国高铁与区域发展研讨会”

日期:2013-12-27   点击数:  

2013年12月13日下午,由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高铁与区域发展研讨会”在公共管理学院0410会议室举行。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二十几位专家和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专家们凝心聚力、畅所欲言,共同为推动中国高铁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出谋划策。会议由西部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主持。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教授认为,首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高铁作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和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已经成为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务实外交、互利外交、实力外交。李克强总理多次向东南亚国家、中东欧国家和澳洲等推介我国高铁技术,体现了中国已经将高铁走出去提升到国家外交战略层面,高铁已成为继“乒乓球外交”、“大熊猫外交”之后,中国新的友好使者。第二,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输出可起到引领作用,必将带动一大批高科技产业腾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第三,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建立国家安全体系。中国是一个陆权大国,铁路修到哪里,国家的意志就更有效地通达到哪里,国家的安全体系就更坚实地建构在哪里。以高铁为支柱的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为中国带来一个陆权时代。当“海权”与“陆权”并存时,中国就可以在其全球战略态势上建立起新的局面。中国高铁将承担维系中国在欧亚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维系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安全的重大使命。第四,高铁“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突围发展的战略需要。近年来,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开始实施“重返亚洲”的所谓“再平衡”政策,希望形成对新兴国家的贸易壁垒,阻碍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对的战略方向是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抵达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第五,中国高铁“走出去”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速铁路,将为中国在未来发展提供全新广阔的地缘空间。把中国的商品、产业、装备、文化和思想传播出去,将与中国航天、中国海洋深潜等战略高技术一道,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王学林副教授以中国民航与区域经济为视角,从现代运输方式对地方经济的宏观影响、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临空经济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运输方式尤其是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四川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郭丽娟从节点城市、沿线经济带生产力布局、相邻城市同城化三个方面阐述了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西部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唐志红副教授提出,促进交通运输方式与产业体系的耦合,进而实现交通网络与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他从时间、空间、系统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高铁路网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李明副教授以山东德州市的高铁发展为例,提出高铁对中小城市的经济影响较大。崔异博士则从现代物流的角度,强调了高铁的发展为缓解货运压力,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重要保证。

最后,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发言。他认为如今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使中国不仅在某一项技术、某个技术领域,而是在全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推动中国高铁全行业的技术创新,塑造中国产品的世界品牌,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其次,高铁“走出去”有助于中国的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对象,从全球战略出发,优化高铁产业的生产制造、研究开发、管理营运以及组织结构,打造全球高铁生产体系。第三、高速铁路走出去将改变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推动中国出口产品由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资本密集的高端制造产品转型,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由产品贸易向技术贸易转型和服务贸易转型。第四,高铁“走出去”将改变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将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通过此战略,如果能在欧亚大陆进行高铁制式的制定,输出中国标准,加速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推动跨国高铁管理体制的建立,不仅将提升中国在国际高速铁路领域的地位,而且也将提升中国在未来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通过实施高速铁路走出去战略,可以带动长期资本的输出,使中国获得对其他国家高铁的参股权。

中国高铁与区域发展研讨会结束后,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又继续研讨了下一步中心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