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科技与社会创新国际中心在我校揭牌。
15:15,中心签约启动仪式在九里校区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校长陈春阳,副校长张文桂,校长助理晏启鹏,美国康奈尔大学Vice Provost、我校名誉教授阿兰·坡,康奈尔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副教授高怀珠,康奈尔大学可持续全球企业中心高级主管游小健,我校校办主任赵彦灵、公管学院院长陈光及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仪式由国际处处长邱延峻主持。

陈春阳校长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康奈尔大学阿兰·坡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向莅临签约启动仪式的嘉宾表示美好祝愿,对所有为中心的成立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感谢。陈校长回顾了我校与康奈尔大学近百年的历史渊源,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两校国际化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中心的组建是两校重续百年情谊的成果,更是共谱未来辉煌的新起点。陈校长希望两校各参与部门各施所长、协同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跨学科交融、国际化交流的基地,成为相关领域机制创新、协同创新的试验区,成为先进技术转移应用与社会创新的平台,积极开展各领域项目的合作,切实推动两校的合作与交流更上新台阶。陈校长说:“我校将为中心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全力支持。我们期待着中心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期待着两校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康奈尔大学阿兰·坡Vice Provost表示,中心不仅是两校携手合作的一个项目,更是两校百年友谊的延续。他说:“我一直认为,研究不应仅限于教育和科研领域本身,它应该真正地解决社会问题。我坚信,从两校领导层,到教职工,再到学生,都会为平台付出自己的努力。”谈及康奈尔大学的名字由来,阿兰·坡Vice Provost说:“这个名字来源于康奈尔先生,他不仅是个发明家,更是个思想者。他发明了一种电报,可以通过摩斯电码远距离传输信息。康奈尔先生利用自身学识进行发明创新,并通过发明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退休后,他用这笔钱创立了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从建立之初,就流淌着创新的血液。在中心创立之初,我就满怀信心,借助该平台,我们定能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紧接着,张文桂副校长与阿兰·坡Vice Provost举行了签约仪式。我校陈春阳校长、晏启鹏校长助理、陈光院长,康奈尔大学高怀珠副教授,可持续全球企业中心游小健高级主管共同见证签约。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陈春阳校长与阿兰·坡Vice Provost为西南交通大学—康奈尔大学科技与社会创新国际中心揭牌。
启动仪式前,陈春阳校长在学术交流中心同炎厅会见了阿兰·坡Vice Provost一行。
在随即召开的康奈尔大学学术报告会上,阿兰·坡Vice Provost做了Entrepreneurship,Technology,and Social Innovation(《企业、科技与社会创新》)主题演讲。他提出,创新是为了解决需要,提供更多机会。对于需求,阿兰坡也有独到见解。他说,首先要了解或定义需求的内容,并运用知识将想法变成具体的需要。但并非所有的创新都一定最好,还需考虑创新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诸多影响。他以快餐业巨头麦当劳为例,阐释了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是创新的重要基础,知识越丰富就越能满足需求。他提出,创新中心的着力点在于:定义社会及商业需求,将现有技术与需求对接,提高执行力。阿兰·坡Vice Provost还将该项目与工作联系起来,提出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各项工作都十分重要,只有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区。
针对大气污染严重、“雾霾”肆虐的现状,高怀珠副教授进行了题为《PM2.5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的演讲。他以在康奈尔大学和纽约所做调查为例,讲述了PM2.5的危害及耗能不同的车辆对交通污染的危害;游小建高级主管做了《当代人文之挑战与社会创新》主题演讲,讲述当代人文生活中的创新举措后,他提供了一系列创新实践项目供同学们参考。
学术报告会由陈光院长主持。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及学校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新闻背景:
中心性质是研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发展和社会创新领域的专业机构,是双方跨学科合作的平台。中心将专注于社会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通过结合双方的技术成果,促进其在中国的有意义社会价值的应用,通过社会创新领域的技术应用合作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双方学生和科研人员的项目参与提升其经验。
中心旨在开展基于双方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应用的合作项目,包括对社会有益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康奈尔大学的技术商业化中心(CCTEC)管理涵盖工程、医药科学、农业及其它众多领域超过3000件以上的发明成果。太阳能电池和材料、金属加工、导航、电动汽车充电和环境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将作为中心技术选择上的起点,将加强在环境、能源和可持续性交通,科技成果商业化服务社会创新等领域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