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卷同游天地阔,不负人间四月天。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院向莘莘学子发出诚挚邀约:让我们共读经典,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书籍的智慧清泉中浸润灵魂,让名篇的思想火炬照亮学习之路!
高凡书记推荐书目

《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世上的人遍地都有,说得着的千里难寻。”“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该书获第七届人民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故事以刘震云特有的中国式孤独感和友情观展开,围绕杨百顺和牛爱国两代人的命运,聚焦人与人沟通的困境及由此产生的孤独感,并试图从以杨百顺为首的小人物的命运变迁中去寻找破解孤独的钥匙。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本心灵的治愈书。

《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华夏出版社
推荐理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能帮助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认识自己,改善亲密关系,又能使我们尊重与倾听他人,改进工作,协调争论和冲突。
王路昊老师推荐书目

《理解治理:政策网络、治理、反思与问责》
作者:R.A.W.罗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这本书围绕网络、治理、反思和问责这四个核心议题展开,收录了罗兹教授在相关领域的多篇代表性论文,其中《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统治》更是奠定了其治理理论的基石。在今天,“治理”已经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又被广泛误解的概念。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中有关治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把握学术的历史脉络。

《红天鹅:中国独特的治理和制度创新》
作者:韩博天
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理由:这本书跳出了传统的制度分析框架,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和试验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政策试点是当前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前沿学术议题,韩博天提出的“分级制政策试验”框架是对该议题的经典研究成果。通过阅读此书,有助于理解中国独特的治理和制度创新的模式和经验。
李东坤老师推荐书目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作者: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复旦大学兰小欢教授基于一线调研与学术研究撰写的经典著作,深入剖析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角色,是公共管理学生理解中国治理逻辑的必读之作。全书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分上下两篇:上篇从微观机制切入,解析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招商引资等政策如何塑造地方政府行为;下篇聚焦宏观现象,探讨城市化、债务风险、国内国际失衡等问题的深层动因。其语言通俗流畅,既连接抽象理论与现实政策,又提供延伸阅读指引。对公共管理学生而言,此书不仅是一把解码中国经济的钥匙,更是理解政策制定逻辑、培养“置身事内”治理视角的补充读物。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第四版)
作者: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彭慕兰和史蒂文·托皮克合著,是一部以全球贸易为核心视角的通俗历史读物。本书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探讨了贸易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结构,涵盖市场形成、运输革命以及工业化进程等主题。 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本书提供了独特的跨学科视角,帮助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政策制定、市场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在当前政治经济格局大变革的背景下,适合作为课堂讨论的补充读物。
王向阳老师推荐书目

《毛泽东选集》
作者: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亦是对20世纪的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它是少数常读常新且通俗易懂却不失深刻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思想,对于理解20世纪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通过阅读经典原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且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战略智慧,阅读过程中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人生成长角度来讲,它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碌碌有为》
作者:王笛
中信出版社2022年版
推荐理由:《茶馆》作者的又一力作。书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鲜活与温度。作者还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结合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视角,使内容更具深度和广度。这本书不仅是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更是对历史叙述方式的一次创新。它提醒我们,历史并非只有宏大叙事,普通人的生活同样值得被倾听和记录。通过阅读《碌碌有为》,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并从中找到与当下的连接。
吴件老师推荐书目

《县乡中国》
作者:杨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一本书了解基层政治体系!“郡县治,天下安”,何谓条块关系的重构,县乡关系的异化?作者杨华历时十余年,深入全国20余省市调研,以“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全景展现县乡政治生态。书中从县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自主空间及基层干部发展四大维度切入,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基层治理的共性问题与底层逻辑,摒弃了学术术语堆砌,以“直白的文风”为基层工作者提供“解剖麻雀”的思维工具,有利于公管学子快速建立对县域治理的立体认知。
张敖老师推荐书目

《刑罚理性四部曲》
作者:邱兴隆
中国检察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理由:刑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构成刑法理论的“拱心石”。邱兴隆教授短暂、丰富而绚烂的一生,都围绕着“刑罚的哲理与法理”这一论题展开。《刑罚理性四部曲》以宏大的篇幅、完整的结构和极具思辨的语言批评性地介绍了刑罚根据论领域所存在的各种学说,并在扬弃其早年不甚成熟的“罪刑关系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刑罚理性统一论”,为刑法学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知识遗产。这是法学专业学生充实刑法理论知识、提升学术研究素养的必读书目。
颜学勇老师推荐书目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作者:阿玛蒂亚·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我是谁?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并不简单,我们经常以为可以用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事实上我们的身份并不简单。在本书中阿玛蒂亚·森揭示了“身份幻觉”如何绑架人性:人们被强行塞入非此即彼的囚笼,多元的自我被切割为冲突的燃料。他呼吁以“多重身份”的视角重构世界:一个人可以同时是诗人、公民、无神论者与女性主义者,复杂而流动的归属感方能消解对立。在民粹主义与分裂叙事甚嚣尘上的今天,本书如同一剂清醒良药,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始于拒绝被他人定义的勇气。这不仅是对暴力的解构,更是对人性可能性的深情礼赞。

《家庭评估》
作者:迈克尔·科尔,默里·鲍文
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阅读一些关于家庭的书籍吧,尽管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这看上去还早。事实是,家庭构成了我们生命最基本的生态,我们从一个家庭中成长,又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生活,最后又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隐去。在诸多关于家庭的书中,我选择推荐迈克尔·科尔和默里·鲍文的《家庭评估》。因为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临床治疗手册,更是一种生活观和家庭观,是一次审视自我的机会,是一本自我诊断和治疗工具。它能帮你从系统的角度看待自我、家庭和生活,也能够成为你理解和克服生活中遭遇到的困境的好帮手。
阅读无形,思想有力。希望老师们推荐的经典书籍能够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期待大家翻动书页时邂逅思想的星光,在字里行间培育精神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