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生风采

2025年“求索杯”学术素养提升大赛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

日期:2025-04-07   点击数:  

为搭建交流学习经验的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升同学们的学术素养,助力大家在各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于3月28日至4月2日期间以腾讯在线会议的形式开展了“求索杯”学术素养提升大赛经验分享会,活动邀请了往届赛事一等奖获得者分享赛事体验与心得。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经验分享

3月28日晚,张龙同学进行了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经验分享。张龙同学从成员组队、案例选题、调研实施、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享。

张龙同学提到案例选择要紧跟热点,关注当下,并分享了本人参与的获奖项目“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多维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具体内容。基于文献阅读与实际观察后,张龙同学所在团队发现课堂沉默现象在亚洲地区的高等教育中尤为显著,特别是在中、韩、日等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因此团队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深层原因并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

分享过程中,张龙同学详细介绍了所在团队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与调查采取的抽样方法,以及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信效度检验和路径分析的结果。最后张龙同学认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数字教育背景下在线课堂的沉默特征以及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经验分享

4月1日晚,由李聃宁同学进行了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经验分享。首先,李聃宁同学详细介绍了“何为案例大赛”,接着分享了她总结的选题公式,向大家强调了选题要“真”,要有现实关切与地域特色。而面对同学们不知道从哪里寻找案例的疑问,她推荐了权威评选出的“标兵案例”以及大赛获奖案例作为参考。

随后,李聃宁同学分享了案例正文撰写技巧。她认为案例撰写有三大“法宝”,分别是结构设计、核心要素以及标题打磨。在核心要素方面,她着重解释了“冲突性”的含义,并强调其重要性。

紧接着李聃宁同学又从理论的角度,分享了研究分析框架应当如何应用。最后她从实际体验的角度阐述了项目的团队分工与路演的呈现技巧,并在本次分享会结束之际向同学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干中学”,在“学中会”,不懂就问,不懂就学。

模拟法庭竞赛经验分享

4月2日晚,由高博、杜星瑶、刘佳昕同学进行了模拟法庭竞赛经验分享。分享会伊始,高博同学以“赛前准备—文书写作—临场发挥”为主线,结合自身参赛经历,提出“分工固定化、备赛高效化”的核心理念。她强调,公诉方与辩护方(或原被告)角色需尽早明确,以培养团队默契;文书写作需参考权威资源,如北大法宝、裁判文书网等,确保文书的格式规范、言语精准恰当。在临场发挥方面,她特别提醒选手:“要尽量做到脱稿陈述、控制语速,一定要去重视赛前模拟和复盘。”此外,她还分享了“手势暗号”“证据清单整理”以及“一看就懂”的攻防词等实用技巧,为参赛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随后,杜星瑶同学详细梳理了模拟法庭的赛制流程与组队分工要点。针对初赛文书写作,她总结了民案与刑案交替出现的规律,并列举了各类文书具体的提交要求;复赛阶段则强调竞争机制,她提醒选手要尤为注重庭辩表现。在团队协作方面,提出“能力互补”原则,呼吁队员共同熟悉证据材料,避免“单点依赖”。最后,详细介绍文书撰写技巧,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并初步掌握好写作规范的要求。

最后,刘佳昕同学聚焦复赛与决赛的实战场景,从“赛前准备”到“赛场表现”进行层层深入地讲解。在赛前准备上,她耐心解答针对辩状修改、法庭辩论提纲设计等容易出错的细节,并总结出三大要点:一是文书需“绝对熟悉”,避免照本宣科;二是庭辩需“逻辑闭环”,通过预设问题与反驳实现攻防一体;三是总结陈词要“情理结合”,善用身份立场升华观点。她以自身经历为例,指出了赛场表现上的四大加分点,与众不同的设计亮点、“大火猛攻”法庭辩论、“绵里藏刀”话术技巧以及“栩栩如生”表现技巧。

至此,2025年“求索杯”学术素养提升大赛经验分享会圆满结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本次经验分享会中汲取经验,在接下来的学科竞赛中不断提高个人学术素养与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