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生风采

公管学子暑期去哪儿?第十二期大揭密

日期:2024-09-13   点击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公共管理学院响应校团委号召,组织动员学生积极参与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循着实践印记,“Guan_ni”公众号推出【公管学子暑期去哪儿】专栏,展示学子风采,描绘奋进答卷。

观四省万象,察乡土发展

本小队团队成员刘子宇于2024年7月13日,加入新疆国际大巴扎志愿服务的团队中。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市乃至整个新疆的文化旅游地标,团队成员在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是一个帮助和方便游客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新疆丰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绝佳平台。这对于团队成员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服务地点,更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舞台,团队成员更像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自己的服务帮助游客解决在大巴扎购物遇到的各种问题。团队成员在此次志愿活动中为促进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小组成员高立柯在2024年7月15日这天来到天府广场——成都的文化中心,成为当地的文化引导员,为外地来的游客介绍、讲解天府广场的文化故事,解读老成都的文化印记。本小组成员经历了专业的培训,对天府文化和经典历史背景有着生动讲解,为外地的朋友们展示成都的历史、民俗、手工艺品等,借用四川省博物馆的展览与观看带领大家讲解,带大家领略成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弘扬本土文化,让大家感受到成都的独特文化魅力。成员们在天府广场的手工艺品店铺里向大家展示各类的工艺品,包括竹编、银花丝制作技艺、蜀绣等,使大家更能够深入理解成都的工艺制作技艺和文化底蕴。在天府广场下沉文化街区为大家讲解成都的特色建筑、民俗风情及风味美食等,使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到成都的多元文化。


暑假返乡的小组成员王涵玉于2024年8月2日在其家乡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开展了发展成果观察活动。她观察的方向有周至特产猕猴桃种植产业发展、周至水街、烟火巷子等旅游业发展。在田间,她了解到猕猴桃不同品种的差异及近几年种植技术的改进;在街头,她领悟着因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民俗迸发出的新的活力。家乡本就无限好,现在在第一产业与高科技结合、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记忆中的家乡更是增添别样魅力。


本小队团队成员罗阳和高立柯在2024年8月22日这几天加入三星堆讲解员的团队,为来到古蜀文明的摇篮——三星堆旅游的游客们讲解三星堆的故事。本队两位成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三星堆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价值和历史背景有着独到的见解。她们用知识和热情,让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栩栩如生,使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不仅有丰富的参观体验,还更能感受到古蜀文明的深厚底蕴,为传承和弘扬古蜀文明贡献了力量。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团队成员王果在2024年8月24日前往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的乐居村。“乐居”源于彝语“洛吉”的谐音,意为石山脚下的村庄,作为传统的彝族村落,乐居村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原始风貌,房屋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呈现出丰富的层次。重点保护项目如明代小水井,昆明传统民居“一棵印”等在今日仍能完整展现于人们眼前。同时,如今的村子引入当下新生活方式并与村中传统相结合,现在村子里有土窑面包、咖啡美食、别致的民宿、快乐的彝族打跳、各种小众又独特的小店……乐居,逐渐成为倍受游客青睐的休闲度假之地,百年古村迎来新生。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王果通过走访村民家,体验村中“围炉煮茶”,参观村中道观,品尝当地独特的土窑面包,进一步了解了当地村民生活,更深入观察到了故乡的发展。此次活动让团队成员更深刻感受到随着新时代发展,具有特色文化的地区面对发展时不必“墨守成规”,不妨大胆探索,引进新时代的发展方式或许能使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强大发展动力。



携手并进奔富路,齐心协力共筑梦,彝族人民笑相迎

携手并进奔富路,齐心协力共筑梦,彝族人民笑迎小康新篇章;指尖翻飞如蝶舞,彩线穿梭织锦绣,绣出彝绣文化千年风华。为探索彝绣奥秘,弘扬传统文化,增进民族交流,2024年7月7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彝绣产业发展观察之旅”实践团队走进凉山州越西县感恩社区,深入了解彝族人民生活新面貌和彝绣产业新发展。

实践团队首先走进越西县感恩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群众表达对党和习总书记带领人们脱贫致富的感激标语“共产党瓦西瓦,习总书记卡莎莎!”随后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社区内部。该社区近几年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如社区工作通报制度和干部积分管理制度,使得干部更好地投入工作、服务群众,并且开展居民互帮互助活动,促进社区和谐。为丰富居民日常生活,社区专门设立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设施,如图书室供居民阅读,还有舞蹈室、课后辅导室满足青少年玩乐学习的需求。社区还设立了工会农民工子女爱心驿站,平日里驿站的工作人员会帮忙照看农民工子女,减轻了农民工负担。在党的领导下,在社区居民的努力建设下,该社区全面发展,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凉山州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随后实践团队走访越西县各彝绣作坊。彝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色彩浓烈,技法粗犷,反映了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是彝族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的一种形式。在各民族刺绣艺术之林中,彝绣以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景观独树一帜。随着时代发展,彝绣工艺也与时俱进,从最早的手织到如今效率更高、质量更好的机织。彝绣不仅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彝族人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道路。

在本次的实地调研中,小队全方位深入了解了脱贫攻坚后彝族人民崭新的生活面貌,他们勤劳智慧、热情好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美好生活。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立志也要为少数民族地区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民族团结公管行 携手共绘“同心圆”“管绘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三下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北川县作为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村级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先进,在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上述调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绘同心”宣讲团于2024年8月11日—2024年8月13日于绵阳市北川县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实践,以亲身实践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一) 历史足迹印证 民族文化融合

2024年8月11日,“管绘同心”宣讲团一行人来到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与体验。宣讲团成员了解到,在红军长征到达北川后,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羌族风俗习惯。2003年,国家批准建立北川羌族自治县。自此,羌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在聆听讲解后,志愿者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羌族的历史与文化。

志愿者们参观民俗博物馆

(二) 探秘羌族非遗 铸牢文化之基

为更好地了解北川县的羌族文化,次日,志愿者们来到羌族采编传习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宣讲团成员在基地老师的讲解下,挖掘草编历史,学习草编制作。非遗文化得以传承,草编也为众多羌族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了特色的就业方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志愿者们学习草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牌匾

要更好地了解北川县,石椅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地方。石椅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牵挂的村——全国文明村。以此为依托,石椅村重点引进高品质民宿、精品水果种植、茶文化等观光体验、休闲度假项目,辅之村播计划电商助农,石椅村成为羌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寨。

石椅村民族团结大舞台

(三) 铸牢共同体 团结谱新篇

2024年8月13日,“管绘同心”宣讲团通过开展“一起拼中国地图”、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等互动活动,向沐曦社区的羌族和汉族小朋友们宣讲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最后,志愿者们还赠送给社区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读本》一书,希望能够为沐曦社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树立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

宣讲团成员与沐曦社区小朋友合照

通过此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讲,宣讲团成员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并且增强了自身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作为交大学子,我们更是要将责任扛在肩上,与少数民族一起,携手共绘“同心圆”。